各位家長,您是否曾經遇到過以下情況?孩子向朋友借錢,甚至為了追求潮流而購買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商品?孩子經常花錢請朋友吃飯,以至於花費過多?更糟糕的是,您是否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借錢要求,甚至成為他人眼中的「提款機」?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在於孩子從小缺乏清晰的財務界線意識。
筆者的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與中學生的交流中,意外發現不少學生對於為朋友支付生活費或娛樂開銷抱持開放態度。有一次,我問四位要好的女同學們是否願意請對方吃飯、甚至照顧其起居飲食,其中一位女生毫不猶豫舉起手表示願意,而另外三人則沉默不語。這看似玩笑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許多人對金錢界線模糊,並未有足夠的認知。
甚麼是財務界線?
簡單來說,財務界線就是個人對於金錢的自主權和責任範圍。總括而言它包括四個主要觀念:
為自己的生活和支出負責: 自己的開銷自己承擔,不過度依賴他人,也不隨意替他人買單。
金錢主要服務自己及重視的人: 避免為了滿足他人對自己的虛榮心去盲目追求潮流而浪費金錢。
決定金錢的用途和優先順序: 明確知道自己的錢應該花在哪些地方,以及哪些人身上。
勇敢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不因關係壓力而勉強借錢給別人,或替他人承擔不必要的費用。
為何從小建立財務界線如此重要?
避免感情勒索: 如果界線不清,容易被他人以金錢衡量感情,導致關係不和諧,甚至出現「講錢傷感情」的局面。
培養責任感: 讓孩子從小為自己的金錢負責,才能學會珍惜和妥善管理金錢。
避免重蹈覆轍: 過度為孩子承擔責任例如多次協助償還債務,可能讓他們無法真正面對錯誤,反而更容易再次犯錯。
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清楚的財務界線,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保持獨立和自主,避免成為他人的負擔,或被他人利用。
知道財務界線的定義和對孩子的影響後,身為家長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務界線意識?
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應展現負責任的理財態度,讓孩子耳濡目染。
從小灌輸「金錢為己所用」的觀念: 讓孩子明白,金錢應該用於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和實現個人目標,以及照顧親近的人。
引導孩子區分「想要」和「需要」: 當孩子提出購買慾望時,引導他們思考其慾望背後有否摻入他人的期望或認同。
教導孩子勇敢說「不」: 鼓勵孩子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不因關係壓力而勉強答應借錢或替他人支付費用。
創造實踐機會: 讓孩子從小管理自己的零用錢,體驗金錢的累積需花時間,並從中學習理財技巧。
金錢有親疏之分
筆者想在此提醒,金錢其實和人際關係一樣,是有親疏之別的。一般而言,我們都會將金錢應該優先用於自己和重視的人身上。然而,無論是怎樣的人際關係,在決定協助承擔他人的財務責任前,我們都須經過深思熟慮,確保自己的能力有足夠餘裕去承擔,而非受到環境或人情壓力所迫。
財務界線是健康理財的重要指標。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務界線意識,不僅能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更能讓他們在人際關係中保持獨立和自主,為自己的人生作出明智清晰的決定,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工 黃皓怡
註冊社工 孔令慈
註冊社工 葉子楓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
© 2025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