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很多事情都沒有對錯之分」相信大家都不反對這說法;用$4000買一件奢侈品,有人會覺得不是太值得,同時也有人會覺得是值得的,沒有對與錯。在開始閱讀文章前,也請你先想想,你認為買這件奢侈品值得嗎?
每個人的心中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尺』,這把尺會量度我們所有的想法、行為及事情,我們會用這尺去分辨自己心中的選擇,然後便會做出我們認為合適的行為或建議。這把尺是個人的,不同個體即使是一家人,也會出現分歧,別人若沒有與自己相近的尺,要互相認同有時也會相當不容易,而要改變這把尺的量度方法是很漫長和困難的。
只要你生活於社會之中,你的尺必然會受到他人或多或少的挑戰,或許在挑戰底下稍為作出改變。當有需要與他人進行磨合時,你更需要好好地調節你的尺,用不同角度進行量度,令自己能藉不同進路與他人磨合。在家庭或親子關係中,這把尺的磨練變得更為重要,父母會希望子女的尺能夠健康地發展,而子女則想父母能夠認同、理解及肯定他們的那把尺對事物的量度方法。就如上文引用奢侈品的例子而言,各人的尺對物質價值的量度方法不同,很難說誰對誰錯,所以除了尺之外,我們還需要有一條界線來劃分出對與錯的區域,我們才能夠清晰的理解和尊重別人且共處。
有了界線後,就能更容易讓他人理解和接納自己的尺及其量度方法。例如有一天,子女告訴你:「我想要這件奢侈品半年了,現在計劃在未來4個月從收入中每月儲$1000,成功儲到我才買。」這樣的話,整件事看似就合理得多了,相信子女若這樣告訴你,認為不值得購買奢侈品的父母也願意讓子女嘗試實踐這儲蓄購買計劃吧。例子中子女製訂的計劃某程度上,告訴了父母他的界線在那裡及如何進行,讓父母理解他有周詳計劃和目標去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並不是為了一時慾望,不計後果令自己資不抵債。作為父母,當明白及理解子女的界線後,慢慢便能建立出互信關係,也更願意放手讓子女進行不同的決定了吧。
最後,文中所提及的「尺」,指的就是我們的價值觀;而「界線」,指的就是財務界線。從例子可以看到,父母和子女的金錢價值觀截然不同,但透過設立財務界線,可讓父母解除擔心,開拓互相理解和包容的空間,最後達成共識。子女明白到讓別人理解他的財務界線,將能有更大和更多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父母也能理解和引導子女培養健康的理財價值觀,這就是雙贏的局面了。只要大家能掌握財務界線的要點,多運用生活中不同的情節進行教育,逐步放手讓子女嘗試,很快子女便可以培養出一個健康的理財之道。
2020年8月
如遇到家庭財務或是親子理財教育的疑問,本中心可提供免費諮詢服務。歡迎致電6687 2389 與當值的理財社工聯絡。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及 PREPARE / 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及輔導認可輔導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及 PREPARE / 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及輔導認可輔導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陳慧敏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 2025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