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聯繫

預約免費理財咨詢服務

到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

如何避免孩子與朋輩作金錢比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現代社會很常會把金錢作指標,用來衡量身份和價值觀的象徵。這些社會價值觀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年輕的新一代尤其重要。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絕大部份時間都用在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感、自我價值觀及與朋輩的關係之中。因此,本文章與家長分享金錢對小朋友與朋輩之間身份認同的影響,並提供一些父母教育的建議,以幫助孩子建立與朋輩相處時應有的態度,減低他們對金錢的誤解。

金錢對自我認同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身份認同指的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在家庭,社會中的位置,以及他們如何與朋輩互動。金錢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大價值量度指標,在身份認同這一環也扮演了關鍵角色。當金錢的價值被量化成物質,金錢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就不僅是貨幣,還代表了他們能否在朋輩間容易取得自豪感和認同感。

一般來說,來自經濟較富裕的家庭的孩子會因能做的選擇較多而在朋友圈中感到自信,因為他們可以擁有更多的物質。相對地,經濟較困難的孩子可能會因無法參與昂貴的活動或購買流行的物品而感到自卑。作為一個成人,我們知道友誼是建立在信任、互助和共享的基礎上,但如果沒有健康的金錢價值觀,便很容易被金錢的影響力打破這種平衡。例如孩子無法負擔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購買某些物品共同玩樂時,如果家長沒有適當的引導和開解,孩子便很容易產生自卑感等負面影響,使他們誤以為自己會因此無法在朋輩間取得認同,進而感到孤立和不被接納。

在朋輩間建立真正的友誼關係

家庭經濟環境當然不是說想改變就馬上能改變的,因此家長更需裝備自己,學習運用坊間不同的理財知識,如「財分三份」等技巧來改變經濟狀況取得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需要教導孩子學習運用這些技巧並強調金錢並不是交朋友的唯一途徑。

父母亦可積極與孩子溝通,分享自己與朋友相處的經驗,讓他們知道建立關係的重點並不在金錢之上,而是來自相處的時間、接納彼此的不同、相互學習和尊重。若能鼓勵孩子在交朋友時嘗試做到以上幾點,久而久之,他們就能擺脫金錢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學懂與人連結的關鍵。

其實金錢與人際關係本來並沒有關聯,只是因為受到物質主義社會的影響下,我們才會不自覺地以物質衡量生活中各種各樣無法衡量的事物,誤以為這樣就能令自己獲取幸福感和認同感,並以此來建立自我價值觀。要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觀,我們不應從外在的人事物裡尋找,反而我們應向內在自己中尋找,雖然過程並不迅速,但只要持之而恆,你將能看到良好的成果。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


返回

訂閱電子版理財通訊
一年12次的接觸,令你與理財走得更近

訂閱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本中心發出的活動和宣傳資訊。你亦可隨時電郵至fec@hkfws.org.hk,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成為合作伙伴 線上查詢 回到置頂

© 2025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