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討論區出現一篇文章「月入 10 萬 VS 月入 2 萬的分別」,引起熱烈討論。討論內容涵蓋範圍廣泛,包括生活質素、價值觀、人生目標、成長背景等等,十分精彩。讀畢這個帖子,令人聯想到自己與「搵幾多」的關係,不禁自問,究竟搵幾多先「夠」?
我作為一位青年工作者及一位父親,對於現行教育制度鮮有讓青年人認真探討以上問題的機會,感到奇怪。本人在參與香港家庭福利會舉辦的「理財社工課程」中,知道每個人也應該有學習理財知識的權利 (Financial Education Right),未知我們的教育制度,何時會加入常規「理財課」呢? 當沒有「理財課」時,我們應從何著手與青少年探討他們的理財概念? 其中「究竟搵幾多先「夠」?」這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十分好的切入點。當討論題目時,作為家長、父母,便可了解青少年的理財概念、價值觀、自我形象及人生目標等看法,即他們對自己生命的看法。
「理財社工」就是促進「理財」融合於「人生」之中 (The Wolfsohn “Whole Person” Financial Health Model)。「究竟搵幾多先「夠」?」這個問題,代表著當事人對其生命需要的看法。我們可與青少年探討一下「夠」的定義,用生命週期、(Life Cycle) 作介入點,刺激他們思考不同生命週期下,自身及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的需要、責任及慾望。例如當自己畢業後,想過怎樣的生活? 想到哪裡旅行? 父母退休、夢想婚禮的要求與開支等等。當建立好不同生命週期下的具體目標,人生框架大致上已有了初稿,「夠」當中包括了需要負責誰的開支以盡角色責任 (Financing Boundary)、追求怎樣的生活質素 (Value),已了然於心。青年人有了大概的願境,生活方向會更清晰,也更有動力。當然,我們可能會認為青年人的目標天真、不設實際,但不批判、肯定的態度與支持,往往更能激發青少年的潛能 (Strengths Perspective)。我們經歷的不可能,不等於下一代的限制。而我們亦可從中了解青少年的金錢自我 (Inner Money Self),掌握了更多如何幫助他們改善人生的資訊。
清楚了「夠」的定義後,我們來探討一下「搵幾多」的銀碼答案。「銀碼」的意義在於評估青少年的金錢自我是否健康。如果「銀碼答案」與當事人的目標相距甚遠,那可能是財務知識出了問題,可多作了解當事人的思想。又若當事人表示「銀碼」本身已極具意義、沒想過以「銀碼」外的方式去定義「夠」不「夠」,可能暗示了當事人的金錢概念及價值觀出了問題,需要更深入了解。
從以上問題中,我們可評估青少年的財務健康狀況 (Financial Wellness),財務健康狀況正正影響或反映當事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狀況。由此可見「理財社工」的重要性,除了評估外,理財社工還提供了不少理論、技巧及教材去促進當事人的財務充權 (Financial Empowerment) 過程,從而改善理財及身心健康。由「理財社工」的角度去介入,從一題「究竟搵幾多先「夠」?」的答案,已可得知一名青少年的金錢概念、狀態與需要。
因著「理財」需要,出現了「理財社工」— 一套為改善理財、人生觀、 身心健康而設的學說。為何在教授學問的地方,並沒有設立與「理財」相關的常規課程,直接照顧青少年實際的成長需要? 「究竟搵幾多先「夠」?」重要,「究竟「教」幾多先「夠」?」則更加重要。在借貸愈發普遍、電子消費無孔不入的年代,類似「月入 10 萬 VS 月入 2 萬的分別」這些討論,是否可更頻繁出現於教學及生活環境之中?
References
香港月入 10 萬及月入 2 萬既分別
https://lihkg.com/thread/2256873/
月入 2 萬 vs 月入 10 萬 高收入搭唔慣巴士地鐵、無視百佳買一送一優惠?網 民:搵幾多都係上唔到車
Financial Social Work Certification Program Workbook Supplement (Hong Kong).
Wong Ching Yan, Hedy; Hong Kong Family Welfare Society Financial Education Center, 2018-2019
圖片來源:jcomp - www.freepik.com
2021年1月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及 PREPARE / 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及輔導認可輔導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及 PREPARE / 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及輔導認可輔導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