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各位讀者少許時間思考兩個具爭議的問題:
一、你認為減肥成功與否,取決於先天體質還是後天努力?
二、你認為擁有財富要「父幹」還是「苦幹」?
的確,這兩條問題的討論空間很大,甚至可以成為有趣的研究項目。然而更重要的,似乎是不同的信念和心態,就帶來不同的行為和回應。例如,比起相信後天努力,你更相信先天體質更影響體重和身形的話,你就會缺乏動力去節制飲食和積極運動了。同樣道理,若你認為就算多努力管理財富也無法達成理財目標、只有擁有「父幹」的人才能擁有財富的話,你的財務狀況有可能會越來越糟糕。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S. Dweck 於其著作《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提出人有兩種心態:「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和「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顧名思義,擁有成長心態的人相信透過努力可以改變性格、現況,甚至人生和命運,所以他們會不斷學習和渴望進步;相反,擁有定型心態的人則認為天賦比起努力重要,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改變現況。顯然,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往往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抱「定型心態」 難改變現況
筆者曾為一班親子舉辦一連數天的理財任務挑戰,當中包括連續七天讓孩子進行儲蓄,七天後以該儲蓄購買其心頭好。有家長在活動後凝重地分享,看著孩子每天將兩元入落錢罌,就開始反思自己沒有良好的儲蓄習慣,既然孩子可以,自己是否也可以呢?這位家長說:「我想自己做得更好,為孩子做個好榜樣。」他的分享激勵了在座每位家長。筆者很佩服這位家長的成長心態,既願意反思自己,亦沒有停留在自責之中,甚至將自己的覺察與人分享,成為別人的鼓勵。
讀到這裡,可能你就會問:「怎樣才可以培育自己的成長心態、脫離定型心態?」若果你正思考自己擁有哪種心態,其實已經踏出了重要一步,因為自我覺察往往能帶來行為改變。特別是理財上,我們理財社工主張,若要在理財行為上轉變,不單需要理財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當時人在財務上的自我覺察。筆者建議,可以為在家中建立「金錢空間(Money Space)」,例如在那裡放錢箱、記帳本,並將空間裝飾得整齊美觀,適時在這個空間思考和處理自身的財務狀況,甚至規劃未來。
七天儲蓄挑戰 建立成長心態
除了各位讀者,為下一代建立理財上的成長心態亦十分重要。上文提到的理財任務挑戰,當中不乏性急的孩子,其中一位孩子就每天都問其父母:「七天何時完?怎麼這麼久?」這位孩子的家長在活動後表示欣慰,未想過孩子居然能「忍耐」這七天。這時候,身為父母或師長就應給予讚賞了,要怎樣讚呢?很叻,對嗎?讚賞不但令人快樂,更可令孩子增加受讚賞的良好行為,所以,比起一句「叻」,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肯定孩子的付出和進步:「你能夠忍耐七天,透過自己的儲蓄去買心頭好,真的很有耐性!你進步了啊!」在我們成長歷程中,聽過不少「叻」的稱讚,然而「叻」可以是先天天賦,亦可以是後天努力的態度。透過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從而增加孩子積極管理財富的動力,亦即是建立理財成長心態,長大後就有更大機會達至財務健康。
你願意以成長心態去理財嗎?雖然無人能保證,積極地理財和改善財務狀況可以一夜致富,但一定能令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加健康。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施海霆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