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從小店到大型超市、網媒頻道到影視串流平台,都會邀請你成為它們的「會員」。不知不覺間,「會員制度」已無聲地入侵了我們的生活。其實早在二、三十年前,會員制度這種市場手法已經出現,這個制度不但沒有被時間的洪流淘汰,反之發展得更成熟、規模更龐大。這大概亦顯示了會員制是一種有效的商業策略。試想,若顧客對支持的品牌已無法再產生感情,就會揮揮衣袖、一走了之;或如果市場上出現類近的商品,價格更為優惠,顧客更有機會中途轉會。因此,商家便想出一個讓顧客更貼近商品的策略,不是單純的貨物買賣,還需要建立個人化、專屬的身分,讓顧客感到待遇獲得提升,用會員制度與顧客建立更緊密關係。
會員制度沿用至今,變化最大的莫過於逐漸擴展至網絡上。根據數據分析公司Statista統計,2020年香港地區的影片串流平台用戶已達200萬名,當時正值疫情,百花齊放,訂閱人數可謂直線飆升。沿用會員制度的商品多不勝數,從各大影音串流平台到音樂服務、到新聞媒體、飲食平台、健身瑜伽,甚至尋找「UFO」,都會採用會員制的方式來招攬客戶。究竟這種模式有甚麼特點,又為何會如此受歡迎?
(一)獨家限定的會員福利和個性化服務
會員制有助加深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將距離感拉近,例如只有會員才能收看某些獨家內容,在智能科技的協助下平台更可以透過追蹤客戶的瀏覽喜好,進行個性化推薦,讓他們有效地掌握客戶的需求。再者,面對會員群體的不同需求,企業也需要與時並進,不斷推出新內容、新功能,保持客戶使用樂趣,以防會員一走了之。這種動力驅使各企業不斷提升服務品質,製造雙贏局面。
(二)擁有後不想失去的心理
行為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名為「稟賦效果」(Endowment Effect),指人們擁有一樣物品後,會認為該物品的價值比沒有擁有時更高,亦即會因為擁有後而放大其價值。因此反過來說,當擁有過後再放手,對人們來說便會變得更為難受。
以會員制為例,坊間不少串流服務都享有新會員的免費收看時期,條文列明登記會員資料後即可享受免費觀賞期,其後亦會自由讓人取消續訂。這種手法,就是希望讓人把擁有培養成習慣,例如當你習慣每天在特定時間觀賞心儀劇集,及後便較難將習慣從日常生活中剔走,這亦與行為經驗學中的另一個概念——「損失規避」 (Loss Aversion) 有關,我們可理解為人們對於「失去」的厭惡感比同等價值的「得到」更強烈,因此當免費體驗過後,我們面對要否續訂串流平台的抉擇,隨即想到的可能是改變習慣、即有失去的感覺,及後處理空虛寂寞等,最後傾向選擇續訂去避開可能要面對的「失去」感覺。
(三)金額不大的被動支出
「被動支出」的主要特點,是通常金額並不多,以及有一定的週期性。常見的會員費、訂閱費會透過自動轉帳型式,每月從你的戶口扣取一百幾十,期間你不需要主動花錢,但銀行帳戶的金額卻不間斷減少。由於會員制度的廣泛流行,身邊總不乏親朋戚友有著同樣的訂閱習慣,群眾文化下亦容易令人視這種被動支出為理所當然。
會員制的消費模式無疑已令人十分習慣。訂閱費用往往金金額不大,但畢竟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們訂閱前可先考慮幾個要點:第一,你真的需要長期訂閱該項服務嗎?很多時候訂閱項目太多,但空閒時間過少,有人總是等到訂閱帳戶閒置好一段時間,才發覺使用量低,白白供了會籍。第二,如你發現使用量不高,你會選擇主動停止訂閱嗎?還是因為「沉沒成本」,只因為「俾開就俾」,才繼續支付這不必要的費用?第三,所有費用都會直接影響生活支出,在訂閱之前,最好先計算一下每月實際費用,才考慮成為會員與否,切忌先訂後想,給自己增添無謂的負擔。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註冊社工 張卓峰
註冊社工 李文傑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