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一項調查1,有受訪家長的子女曾透過課金購買虛擬商品,當中有六成花費$500以下,其他則花$500-$3000,少部分更花$5000以上,亦有部分父母表示不清楚子女有否課金。在香港,課金二字早已不再新鮮,既是潮流亦是主流。筆者聽過小一已開始課金,有中學生平均每月課金大約二、三千元,部分更因課金而向朋友借錢,或是欠下債務四五十萬,最後影響一家人的生計。家長既要避免子女上網成癮,又要處理課金問題,唯有盡早進行預防教育,免得日後只以嚴厲管制,要脅不發放零用錢等手段去再作處理。
以下三點讓家長學會處理子女課金行為,令課金變得更健康,讓理財變得更恆常,避免將來招惹承擔不了的財務危機。
1. 了解子女為何課金?
人體大腦的獎勵機制總是促使我們選擇最愉悅的活動,相比起讀書,遊戲的確較吸引我們。令人課金的成因眾多,有為提升玩家表現﹑有純為享受遊戲﹑有的習慣課金(源自有足夠金錢)﹑有的是希望與朋友有共同話題。多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協助家長更客觀了解事情,而非將課金歸咎於個人性格問題(愚昧/懶惰),減少雙方溝通出現誤會。
2. 以平常心看待課金
家長可視課金為一般娛樂及想要的支出,與過去年代青少年到機舖或是繳交昂貴的電話費無異,只不過多了遊戲的元素,更容易令孩子產生沉迷的行為。手遊總是供公眾免費下載,待玩家習慣遊戲的生活。當玩家不再以時間換取的成果,進入排名「樽頸位」後,便順理吸引玩家購買遊戲包,小至10元,大至數百的限定包,都應用了各種市場經濟學以及顧客心理去包裝而成。
透過發放零用錢的制度,讓子女學習自行管理金錢的去向。假若因課金過度而花光零用錢,家長可善用減少下次發放零用錢的金額,或是以借貸機制讓子女償還過多的金額。假如家長擔心子女會課金成癮,少不免要有細心觀察及良好雙向溝通。透過對話提醒過度課金的危險性,例如灌輸「不課金先贏先叫叻」的心態。而非一味控制子女不能課金,以免產生對抗心態,即是子女偏偏要做家長不允許的事情。
3. 建立課金以外的生活
善用「此消彼長」的道理,多建立遊戲以外的生活,有如學業﹑運動﹑愛好(電影﹑小說﹑漫畫) ﹑甚至共享親子時間。透過加強孩子在現實得到的正面回饋去建立自信及成就,自然減低孩子對網上遊玩的吸引力。最後,講座總有家長問到,「那我要阻止子女課金嗎?」這個視乎家長對自己小孩的了解,是否有愈禁愈要嘗試的心態了。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12021關注學生沉迷手機遊戲調查https://www.dab.org.hk/post/%E9%97%9C%E6%B3%A8%E5%AD%B8%E7%94%9F%E6%B2%89%E8%BF%B7%E6%89%8B%E6%A9%9F%E9%81%8A%E6%88%B2%E8%AA%BF%E6%9F%A5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姚紹樑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張子恒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PREPARE / 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及輔導認可輔導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鈞霆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鮑介文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麥凱兒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林燦榮
© 2023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