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聯繫

預約免費理財咨詢服務

到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

理財亦是管教(續)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最近美國一名15歲少女(Nicolette)因被母親將每月零用錢由$5000美元(大約3.9萬港元)調減至$1000美元(大約7800港元),她認為自己生活得像農民一樣,故而在一個美國電視節目中申訴,希望主持人能為她「平反」,取得至少$2500美元好讓她能「過活」。相信單單描述這樣的背景已足以令人嘩然,但其實節目內容中Nicolette對自己生活及成長的描述,正正回應了我上一篇文章(《理財亦是管教》)中提及理財與管教的互相扣連,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去讓大家明白日常父母的管教如何影響子女的成長及理財價值觀。

「我是公主。」-Nicolette一言總括了她的言行思想。她的母親因為一週工作六天而未能抽時間陪伴女兒,故此才以物質作為補償,應她一切所求,使她年紀輕輕時已經有司機、褓姆、私人教練以及無簽帳上限的信用卡,住在比華利山,買盡名牌衣服手袋。這樣的生活不是「公主」是什麼?當一個人在「公主」的成長環境中成長,「公主的生活」自然為理所當然,這種生活局限了她的世界觀,甚至她最後連學校也不再去,只在家中修讀網上課程,連最後接觸「真實世界」的窗口都關上了,生活在一個象牙塔之內。觀乎她會上電視節目要求主持人為她「平反」的這個舉動便可以明白,她是真心地認為她的要求是合理的,並且有人會認同她的!可見缺乏社交關係令她的天空變得如此狹窄,亦失去了對「一般15歲青少年的日常支出」的概念。當然,如她自己所說,一切都真的是拜她母親所賜。單純以物質來讓子女「幸福」幾乎從來都沒有好結果,甚至她16歲的生日願望是母親可以送她一部平治G-class越野車(價值$231,000美元,大約$180萬港元),主持人問他為何她「需要」G-class,連她自己都答不出來,答出來的都只是她「想要」的原因!「需要」「想要」分不清從來都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在外人看來,她揮霍無道,驕縱狂妄;在她自己看來,現在的生活都是一種「需要」,生活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子。

當她母親發覺女兒已經越來越過份,想收回一切的時候,卻發現困難重重,因為女兒已經過了15年「公主的生活」,而你想重新塑造她,所要花費的氣力必定是事倍功半,而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切維持原判,改變以失敗告終。而事實上Nicolette的母親最終亦將零用錢調回$5000美元,因為連她自己也屈服了:「我對於每天工作回家後還要處理她(對減少零用錢)的投訴感到疲倦……每位母親都做將最好的給予子女,讓她好好享受……因為扔錢給她比拿走零用錢容易處理得多,別人怎麼說都無所謂。」可見要糾正一個已經扭曲了的價值觀有多麼的困難,需要父母多麼的堅持及精力!因為對錢的運用、對「需要」的準則、對生活的要求,一切一切都是由孩提時開始慢慢地培養,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任由孩子的慾望橫行,單憑慾望已經足以摧毀一個人的價值觀了。

這個案件中的母女最終同樣要為此而受苦:「公主」可能永遠要被關在象牙塔裡,過著她的夢幻生活才能生存;母親亦只能望「女」輕嘆,為了這份以錢建立的親子關係以及只想靠人接濟過活的少女而深深自責,內疚一生。所以,忽略了由小到大的管教及理財教育,金錢的捐失只是小問題,正向價值觀的喪失才是最致命。

如遇到家庭財務或是親子理財教育的疑問,本中心可提供免費諮詢服務。歡迎致電6687 2389 與當值的理財社工聯絡。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


返回

更多撰文

想要 / 需要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過來人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折扣心理學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脫貧」由理財開始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雅琳

限「錢」令解決一切問題?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黃靜欣姑娘 

你有理財STYLE嗎?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你係投資定投機?態度決定高度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施海霆

家長帶動孩子的理財體驗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鮑介文

訂閱電子版理財通訊
一年12次的接觸,令你與理財走得更近

訂閱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本中心發出的活動和宣傳資訊。你亦可隨時電郵至fec@hkfws.org.hk,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成為合作伙伴 線上查詢 回到置頂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