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的朋友紛紛加了薪,大家在飯局中聊著聊著,突然有人問了一個問題。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加薪的喜悅每次好像都只能持續三兩天。」
「怎麼會呢?對你過去一年所努力的肯定,錢又多了,怎會只持續兩三天?」
「被肯定的滿足感的確可以持續一段時間,錢也是多了。但隨著生活好像也沒有輕鬆多少。有時也不免會擔心,如果哪天公司出了甚麼問題,或是我被解雇了,該怎麼辦?」
他停頓了一下又說:「雖然每次升職也伴隨著加薪,可是除了第一個月覺得手頭鬆了一些以外,然後就覺得經濟壓力又大了起來。甚至會覺得生活壓力好像比升遷之前還大。對這事情我自己也一直想不透,明明薪水這麼多年漲了不少,為何手頭還是不寬裕?」
我笑,回答他:「這不奇怪啊,因為你薪水增加的同時,慾望也增加了。薪水都拿去支付貸款跟各種服務的月費,當然還是沒東西剩下來。」
他說:「可是薪水增加了,當然也要提升生活品質啊! 不然賺這麼多錢要幹嘛?」
我對他搖搖頭:「這才不算生活品質提升呢。如果這是生活品質提升,你又怎麼會覺得日子壓力很大?怎麼會覺得喜悅減少?怎麼會擔心萬一工作不保怎麼辦?」
很多人都以為,所謂生活品質提升,就是獲取世俗認定的成功要素。比方說有樓、有車、有老婆、有小孩,甚至行有餘力就希望擴增開支──每天喝星巴克、手機要有無限上網、隨時拿最新的電子產品、家裡有大電視等。
我自己年輕時也有類似的迷思。但慢慢發現,收入永遠追不上不斷膨脹的慾望。一旦讓慾望變成習慣、讓偶一為之的費用也變成「經常性開支」,那不管薪水怎麼提升都會覺得不夠的。
我們一直都不反對大家以提升生活質素為目標,然而消費的同時,我們也要「洗得有智慧」。安排預算是讓自己了解財務狀況、設定理財先後順序的有力工具,但使用這項工具大有學問,其中最大的挑戰是,要怎麼樣評估、列出優先的支出項目?簡而言之,就是如何使用相同的金錢,成就最多目標!
評估支出項目的優先次序之所以充滿挑戢,是因為人生每一件事在不同情況下的價值都不一樣,有些是生活必需的,有些則可有可無,有些項目可短期內看到價值,有些則要等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如何拿捏的確需要費耗心思。
該如何在諸多相互矛盾的考量之間求得平衡?不妨參考以下簡單方法,列出支出項目的先後順序:
日本收納專家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風行全球的「KonMari整理術」強調力求簡化,同理可應用在支出上面,您不妨坐下來看信用卡帳單和銀行帳單,慢慢的逐項檢視,誠實問問自己,每項花費是不是真的為人生帶來樂趣或價值?檢視的重點是找出非必需品,好比說,三個星期前的禮拜四到便利超商7-Eleven買了一些物品,有沒有真的為人生帶來快樂和價值?如果思考後的答案是否定的,也許表示這些購物是可刪除的支出項目。
這是每個月拿到銀行帳單和信用卡帳單時都可採用的好方法,簡而言之,逐項檢視帳單上的每項支出、問問自己該項花費帶來的樂趣和價值是否持久,除非您可毫不猶豫問答:是的!否則,都可考慮在將來降低、甚至完全去除該項支出。
每當放眼綜觀整個人生,很容易看得出來為將來儲蓄有多麼重要,然而,一旦埋首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忘記這些長遠人生目標,解決之道是,先設置帳單自動付款或轉帳,藉此落實「優先投資在自己身上」的原則。
具體來說,可透過事先設定自動轉帳,在發薪日後兩天從戶口自動撥取一定金額轉入儲蓄帳戶,另外,也可設定帳單自動付款,加速還債。一旦優先打點好這些重要付款,就可安心決定如何支配剩餘款項。
如果實在無法評估出哪些支出帶來真正的樂趣和價值,不如先列出日常支出,把這些花費盡可能節省,其他多出來的項目便視為特別支出;如果發現自己經常沉迷於某種特別支出,就是一種放縱、進而變得稀鬆平常,反而失去價值,就好比每天都買一杯豪華咖啡,久而久之變得不特別,相反的,假如多數時候喝便宜咖啡,每星期或隔週才喝一杯貴一點的美味咖啡,才會凸顯美味咖啡的可貴。
請仔細查看費用,找出高頻率重複的非必要享受,找到替代方法。不要只是減少這類支出,而先整個切斷,直到這樣的支出變成是特別享受、而不是習慣才恢復,唯有如此,這樣的支出才有特別價值。
人性當中充滿了認知偏見,總是高估短期價值而低估長期價值;不妨透過長遠的視野查看費用,藉此調整這些偏見。作法是,僅僅根據每項花費的長期影響來逐一檢視,接著,坐下來看看銀行和信用卡帳單,詢問自己今天和未來的生活是否因為這筆費用而變得更好,如此一一評估,假如您沒辦法斬釘截鐵回答:「是」,就該思考這類費用是否還有必要繼續。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之電子版理財通訊。 (請移至頁底之紅色部份,輸入電郵地址並按訂閱可)
© 2024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