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而如何正確判斷自己的財務狀況,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那麼,以下幾點就是判斷個人財務狀況的幾個標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 家庭收入支出情況
工資收入是我們多數普通家庭的主要資金來源,判斷個人或者家庭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首先要看的就是他們的收入和支出情況。
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長期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說明財務狀況是不健康的。
長期處於不健康的財務狀況下,一方面你會因為沒有錢而焦慮,另一方面也會讓個人和家庭承受風險的能力下降,更別說積累財富積累了。
只有當「收入>支出」時,你的財務狀況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2 . 是否備有應急資金
世事無常,可能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候,遇到一些意外的大額支出。
如果你沒有預留準備好應急資金,真到那個時候,你就只能依靠借貸來解決問題了,給家庭額外增加一份還債的壓力。
所以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都應該提前規劃好一份應急資金以作將來之用,不同家庭可以根據實際收入水平進行調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急資金盡量準備充足。
在小編看來,應急資金金額不能過少,應保持3-6個月的家庭收入水平。
另外,當應急現金與長期不動的資金(存款、理財)的比例控制在10%-20%時是最合適的。既有應急財務保障,也不會損失投資收益。
3. 個人負債是否過度
負債,對於現在的香港人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比如按揭、車貸、消費貸。
適量的負債,有時候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甚至可以「生」出更多的錢。比如房貸,資金成本低,完全可以留出本金用來投資理財,產生正收益。
但是,負債過多,個人或者家庭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就會變得很大,而這也會影響到財務的健康增長。
小編建議,合理的資產負債率應該=總負債/總資產<50%。
負債佔比超過50%,債務本金利息等費用支出偏多,一是降低家庭生活水準;二是降低家庭現金的淨流入(容易引發家庭經濟危機)。
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負債量,這樣才能保證家庭的生活質量。
4. 保障措施是否完善
當然,僅僅只有應急資金作為家庭的保障措施並不完善。
試想,如果我們遇到的事情,需要花費幾十萬甚至是更多,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光靠應急資金是根本無法解決的。
所以,我們需要在應急資金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額外的保障措施。
小編建議,我們可以購買一些保險,降低一些破財風險。
這樣在遇見大事的時候,不至於讓自己承擔過大的經濟壓力。未雨綢繆,總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
5. 資金配置是否分散
時下,互聯網高度發達,我們能夠選擇的投資理財渠道也是非常之多,股票、基金、儲蓄保險等等。
所以建議大家將閒置資金利用起來,而且一定要資金分散配置,雞蛋不能裝在一個籃子裡,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的財富增長,同時還能降低我們所要承擔的風險。
希望看過以上幾個方面,能幫助大家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並對自己的財務分配做出一個合理的規劃。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
© 2023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