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貨幣於最近兩年在香港快速發展,以往我們常用的電子貨幣只有八達通及信用咭,近年越來越多人運用不同的電話應用程式作購物、支付不同費用及朋友間「夾錢」用,轉數時間短、使用方便之餘,你有否發現自己轉數轉得快,用錢時「洗」得越豪爽?
在理財社工理論當中,我們有一個現象,叫Money Disconnect(中文叫金錢疏離感),所說的是,當我們使用實體貨幣,付款時會有「肉痛」的感覺,而當使用電子貨幣時,因為不需要點算貨幣,因此沒有「肉痛」的感覺而不經不覺變得「豪爽」。
我曾經聽到有父母講,子女扭計要用八達通扭蛋,父母認為$50太貴,但子女好像不能感受到有幾貴,使用八達通搭車或付款時,子女也不會看看八達通的餘額,因為「嘟」$1也好,「嘟」$50也好,系統也只是「嘟」一聲,如是者,子女視八達通為一張無限額的購物咭,只知道「嘟──」就是向父母求助增值的時間。父母當遇上子女因使用電子貨幣而產生金錢疏離感時,建議可給實體貨幣給子女,讓子女自行為八達通增值,並在旁作出指導,教導子女查詢八達通的餘額、增值及支付的費用,以減少金錢疏離感而產生缺乏控制的支出。
金錢疏離感對成人也產生同樣的影響,我於大部分家長活動時問家長:「若然你付現金時,對於找少錢俾你,你會唔會追返?」,絕大部分家長說會,那怕是一元數角。然而,我再問家長:「若然你用八達通支付,你發現扣多咗錢,你會唔會追返?」,大部分的家長卻說不會,除非是很大的金額(最少$10以上)。我自己也試過為了賺取信用卡積分,由信用卡為PayMe增值付費後,尾數轉入銀行,卻忘記月尾要繳交信用卡費用而差點因為不夠流動資金繳交該月信用咭簽帳費用。
我們在電子貨幣盛行的社會中,少不免會產生金錢疏離感,建議大家在電子支付的同時,亦同時在電話下載免費的記帳應用程式,紀錄開支,並定期留意自己該月的開支能否做到量入為出,避免因為金錢疏離感而讓自己陷入財務危機當中。
如閣下因財務壓力受到情緒困擾,可聯絡本中心之免費諮詢專線 6687 2389,我們的理財社工將樂意給予協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黃靜欣
認可理財社 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葉玉瑩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王君偉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張子恒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林燦榮
© 2025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