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聯繫

預約免費理財咨詢服務

到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

三招處理利是錢,讓孩子愛上儲錢!

註冊社工 孔令慈


新春佳節象徵萬象更新,相信各位讀者於農曆新年期間都受到不少利是。「利是」不僅傳遞著祝福,也是大部分孩子接觸金錢的初體驗,孩子對於整個過程充滿好奇,亦踴躍地參與其中。

筆者憶起小時候亦曾滿懷期待地四出拜年,一心想把每年的利是錢儲起後購買心頭好,最後利是錢卻總是在媽媽「代為存起」後不翼而飛。「得而復失」一方面令我感到徒勞無功,另一方面也導致我對利是錢沒有掌控權而感到無力。事實上,利是錢是鼓勵子女學習理財的好機會,只要家長賦予孩子擁有及自主管理利是錢的權利,便能夠建立孩子理財的能力和價值觀,而在溝通過程中更可以拉近親子關係,實行「講心又講金」。

1. 讓孩子管理部分利是錢,並進行金錢對話(Money Talk

為了避免孩子揮霍金錢,家長往往全權主宰著如何保管或使用利是錢,最終孩子只得知父母的決定,而較少參與到理財的過程。可是,理財在於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所以家長可以從劃分一部分利是錢讓孩子自主管理開始。

根據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的研究(2021),66%幼稚園及小學家長有給予子女零用錢,然而這些擁有零用錢的孩子當中只有約50%認同金錢是屬於自己的。換言之,半數孩子即使客觀上擁有零用錢,但主觀上不認同金錢屬於自己,原因是他們欠缺決定如何使用金錢的自主權。故此,家長可以透過給予孩子一部分利是錢,讓他們自行支配,並於過程中與他們傾談希望如何使用利是錢,開展「金錢對話」。孩子擁有自己的財產及創造輕鬆地「講錢」的氛圍,能幫助他們培養對金錢的認知和決策能力,當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對錢的擁有權,就能激發他們對金錢管理的興趣,使他們將來面對更大金額時,也能保持珍惜和理智的態度,不會胡亂揮霍或成為「守財奴」。

2. 把握「拆利是」時機建立儲蓄目標

利是錢是小孩子一年之中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拆利是」正正是讓孩子訂立儲蓄目標的好時機。拆利是後,家長可以鼓勵他們將一部分利是錢存起,並與他們一起討論及制定儲蓄目標。按照SMART原理,儲蓄目標並不是單純一個銀碼,而是實質的(Realistic),兼且具備獨特性(Specific)。面對金錢概念較淺薄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想要」去激發他們的儲蓄動力,例如問孩子:「如果你有了錢,會想買甚麼?」通過鼓勵孩子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便可以與他們訂立切實可行的儲蓄計劃,而目標必須包括可達成的(Achievable)、可量化的(Measurable)、以及有時效的(Timely)金額。例如:復活節到主題樂園玩,目標金額是包含入場費、膳食、交通和手信的$1000,便從利是錢先注資$800,餘下$200需於未來四星期,每星期從零用錢儲蓄$50便能達成目標。當孩子嘗過儲錢達成目標,便能體會理財帶來的快樂。筆者鼓勵家長將孩子想要的東西的圖片和儲蓄計劃貼在當眼處,例如雪櫃或書枱旁邊,然後每星期將成功儲起的部分打勾,提高孩子的成功感。最後,把這種儲蓄模式推展至每星期分配零用錢上,變成恆常的儲蓄習慣。

3. 主動與孩子討論銀行儲蓄的細節,讓孩子了解有關存款的概念

不少家長會考慮把子女大部分利是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可是,將錢存入銀行的舉動,往往令儲蓄的主導權再次變回家長手上。對此,筆者鼓勵家長可以主動與孩子討論於銀行作長期儲蓄的細節,例如存入哪間銀行?存入多少錢?透過定期告知他們利息進帳及存款結餘,令儲蓄這件事情變得更透明。至於利息的概念,筆者鼓勵家長可以利用容易理解的語句向子女講解,假設存款利率為3.5%,即每於銀行存入$1000,一年後就會賺取$35;或是將利息轉換成他們喜歡的物品來表達,例如儲一年後可以多買一個迷你車模型或公主文具套裝。透過加強子女在於銀行存款的參與度,便可以一邊賺取利息,一邊讓孩子了解有關存款的概念。

利是錢的意義在於親友的心意和祝福,其背後所承載的傳統價值往往大於金錢本身。家長不妨趁著農曆新年這個喜慶時節,與孩子展開利是錢的討論,讓孩子明白物質與情感之間的重要聯繫;亦可在放手讓孩子參與金錢決策的過程中 ,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積極的金錢觀念,使他們未來面對各種財務挑戰時,都能更加自信和從容。


欲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訂閱本中心電子版理財通訊

  


返回

訂閱電子版理財通訊
一年12次的接觸,令你與理財走得更近

訂閱

當訂閱電子通訊,代表閣下同意接收本中心發出的活動和宣傳資訊。你亦可隨時電郵至fec@hkfws.org.hk,通知我們停止接收有關資訊。

成為合作伙伴 線上查詢 回到置頂

© 2025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版權所有。本會為註冊之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及私隱政策